当前位置:

湘西永顺:体操房建在学校里 体教融合“湘西模式”结硕果

来源:红网 作者:张艺凡 向丽 编辑:张鋆 2022-10-11 17:41:0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艺凡 通讯员 向丽 湘西永顺报道

在刚刚落幕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组体操比赛中,湘西州代表队的小运动员们一举拿下5块金牌,获得了总分全省第二的好成绩。

这些奖牌得主全部来自永顺县,而且全部来自同一所学校——灵溪镇第一完全小学,一所位于湘西偏远县城的小学,为何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体操生力军?近日,记者来到灵溪镇第一完全小学,探访体教融合“湘西模式”。

“冠军摇篮”里的“永顺精神”

9月12日,青少年组女子U9体操比赛在岳阳市体育中心落下帷幕,从灵溪镇第一完全小学选拔到省队的湘西籍选手杜冰冰超常发挥,夺得高低杠加自由体操、跳马加平衡木、女子个人全能3枚金牌。至此,年仅9岁的杜冰冰已经拿到人生赛场上的第15枚金牌。

图片1.marked.jpg

杜冰冰在领奖台上。杨贤清 摄

这不是灵溪一小第一次吸引众人的目光了。早在2016年,从这里一步步走进国家女子体操队队长商春松带队出征里约奥运会时,灵溪一小就集聚了国内外媒体的目光。从商春松到杜冰冰,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自1991年起,灵溪一小获得省级以上金牌300余枚,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走进灵溪一小一栋楼三楼的训练室,不到600平方米,地上铺着海绵垫,里面摆满了双杠、单杠、平衡木、吊环、鞍马、蹦床等训练器材,墙上挂着“冠军的摇篮”“刻苦训练,冲出湖南,走向世界”等标语。很难想象,就是在这里,走出了那么多优秀运动员。1990年,湘西州体委把体操培训班迁至灵溪一小,从此灵溪一小开始了“体教结合”之路。

“我们的教练员太敬业了,没有他们的坚持,也就没有永顺体操的今天。”灵溪一小校长罗文成告诉记者,“我们的教练员既是基地教练员又是学校体育老师,体操训练只能放在课余时间,一周只能休息一天,一年到头、从早到晚都在学校,别人都下班了,他们还得带孩子训练两个小时。”

图片2.marked.jpg

灵溪一小体操房内“刻苦训练,冲出湖南,走向世界”的标语,激励着练习体操的孩子们。

2003年学校正式挂牌“湖南省体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教练员们除了做好运动员日常业训基础工作,更重要是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教练员深入到湘西各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幼儿园去挑选;运动员没有食宿的地方,就到教练员家里,与教练员一起食宿。基地主任、教练员黄卫说,曾经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住在自己家中,既当爹又当妈,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

“我们的孩子绝大部分来自武陵山区,他们非常能吃苦,也善于攀岩,动作敏捷、平衡能力强,具有体操训练所必备的良好身体素质。”黄卫说,体操运动是一项“苦、累、难”的运动,永顺体操走到今天,离不开运动员刻苦训练、奋斗拼搏的精神,也离不开广大家长的坚定支持。这让永顺体操形成了一种精神。湖南省体操中心在全省体操教练员及裁判员培训会上,提出“上学北京技术,下学永顺精神”的号召。

敢为人先 实现教育和体育的“双向奔赴”

解决练习体操孩子的读书问题,弥补体育生的学习短板。20年前,“湖南省体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在灵溪一小挂牌成立之初,永顺县就开启了体育、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县体校和灵溪一小联合办学,为体操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三年级前设置“体操班”,把体操房建在了学校里让每一个小孩都有接触体操的条件,真正从以前的上门“找苗”变成了现在的基地“选苗”。

图片3.marked.jpg

教练指导小运动员训练。

放学了,训练室顿时热闹起来。回环、转体、倒立、摆腿、劈腿、翻滚……100多名孩子在教练指导下,训练各种动作。“我们的学生,平时都是正常上课,训练都是在课余时间。”教练彭凡介绍,这些练习体操的孩子在文化学习的课堂上依然保持能吃苦、不怕累的品格,所以在学习上从不掉队。

“让体育促进智育,智育反哺体育。体教融合保证练习体操孩子学习不滞后、不掉队。”校长罗文成说,这才是体教融合的意义所在。如今,永顺县已被评为湖南省体操强县,体操也不再是灵溪一小的专利。该县大力推广“快乐体操”,并以灵溪二小为基地,把“快乐体操”向全县学校铺开。

体教融合,大势所趋。永顺县先行先试,在体教融合迈出关键一步,打通体育和教育“最后一公里”。在国家行政机构重大改革的大背景下,永顺县在2016年撤销教育局、体育局,组建县教育和体育局,为“体教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有效地消除了体制、机制壁垒,打通了体育竞赛、训练、招生选材等各个环节通道,形成体育事业发展合力。

近年来,永顺县建立健全以灵溪一小体操为“龙头”,学校体育为基础,州二民中和灵溪一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络,有机结合青少年训练项目布局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程的同时,支持鼓励特色学校申办、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模式。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布局青少年训练项目。在巩固发展基础项目田径的基础上,重点搞好体操、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大力扶持武术、街舞、啦啦操等潜在优势项目。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逐步推广适宜在学校开展的新兴体育项目。推进“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融合发展。加强运动员管理,规范运动员注册等方面。

“湘西州教体局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与推动,县教体部门积极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参与和配合人才选拔工作、推动与学校的合作、将体操后备人才基地建在学校里、解决适龄儿童的读书问题等工作,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独具永顺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永顺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罗奋飞介绍,下一步,永顺县教体部门将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监督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项目,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拓宽群众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奋力推进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艺凡 向丽

编辑:张鋆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2022/10/11/119232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体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