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湖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周雨墨深入大湾区前线,推出“'墨墨'而言”专栏,不仅关注成绩,更关注体育的本真与温度;不仅书写竞技,也记录那些超越胜负的瞬间。希望与您一同走近体育湘军,见证精彩,感受体育的光芒。

大湾区全运会期间,红网记者周雨墨将陪你一起看全运。
文/周雨墨
当我第三次将全运会开幕式的记者证挂在胸前时,珠江畔的晚风正轻轻拂过,仿佛在为我这八年的全运时光作见证。
2017年的天津、2021年的西安、2025年的大湾区——三张颜色各异的开幕式门票,静静躺在我的采访本里,诉说着时光流转。
今夜,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舞台上,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开幕式正在上演。没有复杂的机械装置,却用最前沿的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各体育代表团队旗入场。陈杰 摄
当我的镜头捕捉到龙清泉和孙文雁的身影时,我突然想起那句话:“体育人就是一代人踩着另一代人的脚印往前走。”这句话,在今晚显得格外应景。
那些记忆中的画面也仿佛在这一刻重叠。龙清泉,从北京到里约,用杠铃书写着湖南力量;孙文雁,三届奥运会的坚持,用花样游泳演绎着湖南韵律。在他们身后,是湖南体育代表团更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年轻面庞,包括时隔50年再次闯入全运会的湖南男排。他们都承载着几代湖南体育人的梦想。
湖南体育代表团入场。陈杰 摄
419名运动员,24个大项,179个小项——这是湖南体育史上最庞大的出征阵容。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个清晨五点的训练场,是多少次伤痛后的坚持?
举重台上,从杨霞在悉尼的惊天一举,到龙清泉在北京的怒吼,再到侯志慧、谌利军在东京的沉稳,如今向林香、张海琴等一批小将接过了这面大旗。这是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接力,每一棒都稳稳传递,从不落空。
体操馆里,湖南队经历了蛰伏期的阵痛,但张博恒和周雅琴的崛起,让“体操湘军”的旗帜再次飘扬。他们用世锦赛的辉煌告诉世界:湖南体操从未离开。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攀岩这样的新兴项目上,伍鹏、邓丽娟已经站在世界之巅,而储守宏这样的年轻小将正蓄势待发。传统与新兴项目的交相辉映,勾勒出湖南体育最生动的面貌。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湖南体育人不屈不挠的写照。我们从不畏惧推倒重来,因为总有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将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陈杰 摄
今夜,看着开幕式上醒狮与VR共舞,英歌与全息投影和鸣,我忽然领悟:体育的魅力,不也正是在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中迸发吗?一如湖南代表团传统项目与新兴运动的交相辉映,勾勒出湖南体育最生动的面貌。
主火炬被点燃。陈杰 摄
当火炬点燃的那一刻,“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口号变得如此具体。在这幅壮丽的画卷中,419名湖南健儿必将用汗水,为它添上最亮丽的“湘”色。我也仿佛看见,四年后的三湘大地上,湖湘文化也将与体育精神热烈相拥。
开幕式落幕,但现场的鼓点依然声声入耳,恰似湖南体育人代代相传的足印——坚定,有力,永不停歇。

红网记者周雨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记者证。
三张记者证,八年时光。舞台从天津到西安,再到大湾区,不断变换;不变的是体育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期待。
今夜,大湾区以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盛宴,为中国体育写下新的注脚;明日,让我们期待湖南在赛场上续写新的传奇。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55/91/1541825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