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李悦宁(左)在对阵湘潭队进球后,与队友一起庆祝。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余劭劼 摄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日讯(记者 周雨墨)9月28日晚,湘潭市体育中心,一道出人意料的弧线改写了比赛——长沙队17岁小将李悦宁在大禁区左侧踢出一记“似传似射”的弧线球,皮球越过守门员指尖后撞柱入网。这一夜,这位雅礼中学高二学生,用最惊艳的方式点燃了全场。
这样的青春闪光,在湘超赛场上已成常态。永州队17岁小将赵奥鑫在主场攻入个人湘超首球后激情庆祝;衡阳队16岁的汤军连续两轮贡献“世界波”征服全场;邵阳队中学生叶胜宏用一记时速28公里的回追铲断,为球队守住赛季首胜……
这不再是青训营里的教学赛,而是真刀真枪的湘超联赛。
图源:湖南教育电视台。
少年登场,用实力说话
“上场就带着一股‘杀气’。”20岁的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夏宇航这样形容自己替补登场时的心态。在常德对阵郴州的比赛中,这位大学生球员刚上场就完成一记漂亮的挑射破门,帮助球队锁定胜局。
李悦宁的爆发更令人惊叹。11天内,他先是在长沙市运会决赛中上演倒钩破门,助雅礼中学成功卫冕;随后在湘超赛场上,又一记精彩的吊射为长沙队打破僵局。“这种‘神仙球’一般都是蒙的。”面对采访,李悦宁谦逊地说。但能在高强度比赛中连续奉献精彩进球,这绝非偶然。
数据显示,本届湘超联赛中,中学生球员总数达到262人,占比高达39.6%。湘西队有19名中学生队员,长沙队有18名,株洲队有12名,益阳、常德、郴州、怀化、娄底每支队伍均有20名中学生队员。这些年轻面孔,正在重塑湖南足球的生态。
时隔46年创造历史的湖南U18全运队。李悦宁、毛鹏、孙利俊雄等都在这支队伍中。
校园足球,不只是兴趣班
湖南虽然是职业足球的“洼地”,但校园足球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翻开湘超各队名单,校园足球的印记无处不在:长沙队有17名雅礼中学球员,其中8人是在校学生;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向11支球队输送了31名球员;中南大学更被誉为本届湘超的“黄埔军校”,20多名球员分布在各队担当主力。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成绩支撑:第十五届全运会足球项目U18组,湖南男女足双双进入决赛阶段,创历史最好成绩;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湖南五支队伍晋级全国赛;麓山国际学校四夺全国校园足球冠军;长沙南雅中学女足问鼎全国五人制锦标赛;石门五小登上了西班牙国际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舞台;中南大学在2024年实现中国大学生沙滩足球锦标赛三连冠……
本届湘超联赛“每场比赛每队至少3名中学生同时上场”的规定,看似是限制,实则是一项具有远见的举措。这个被业内人士称为“神来之笔”的规则,正成为湖南足球人才培育的催化剂。它让校园足球的优秀成果有了展示的舞台,让青少年球员在家乡父老面前证明了自己,更让湖南足球发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湖南省足球协会主席罗器宇表示,湖南作为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举办地,这一规定也符合湖南三大球青少年人才储备丰富、体教融合有成效的特点。
夏宇航进球后,常德队赛后庆祝胜利。
青春正好,未来可期
通过湘超的淬炼,这些年轻球员正在快速成长。李悦宁坦言:“湘超比赛的节奏和强度,比我平常踢的中学生比赛要大得多,我必须学会控制体能分配,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今,他和邵阳队的毛鹏、孙利俊雄等新星,在湘超赛场崭露头角后,已奔赴广东备战即将开赛的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他们的成长轨迹,勾勒出湖南足球发展的新路径——一条从校园出发,经湘超淬炼,最终走向全国赛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条路或许不如职业梯队快捷,却更坚实、更可持续。
正如大学生球员夏宇航的感悟:“这项全民参与的赛事,让很多‘草根球员’获得了与曾经职业球员同场较量的机会。足球本来就应该是一项属于所有人的运动。”
罗器宇也表示:“湘超联赛本质上是用联赛制度作为杠杆,撬动湖南青少年足球生态系统的变革。它弥合了业余成人足球与青少年校园足球之间的鸿沟,其重要意义远超出赢得几场比赛,而是在于培养一代人、建立一个体系、塑造一种文化。”
这些少年在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他们进球后肆意地庆祝,都将深深烙印在这个秋天的记忆里。
这场青春风暴,也才刚刚开始。奔跑不息,恰似“长江后浪推前浪”;射门瞬间,正如“少年意气壮虹霓”。这群少年,正如李白诗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雏鹰。每一个精准的传球,每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每一滴洒落的汗水,都在诉说着湖南足球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54/83/1532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