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所长沙小学,用一颗“魔球”激活校园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编辑:史凌松 2025-10-28 19:56:0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记者 周雨墨)“你等一下就可以看到,我的孩子们一下课就发疯似地跑到外面去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雷锋实验小学的体育教师李卓秦指着窗外说道。10月26日,湖南省网球协会匹克球板式网球工作委员会成立前夕,红网体育记者前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雷锋实验小学——湖南首批将匹克球作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发展的学校。

课间铃声响起,孩子们不是涌向商店,而是手持五颜六色的球拍,冲向校园里那些画着特殊标线的场地。击球声、欢笑声、奔跑的脚步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校园课间交响曲。

这颗融合了网球、羽毛球与乒乓球特点的“魔球”——匹克球,成了校园里实践体教融合的一个新路径。

IMG_8824.png

李卓秦在体育课中教授自编的“匹克球操”。

叩响校园:为何是这颗“魔球”?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中匹克球,源于学校对特色化发展的深入思考。“它是一个新兴项目,普及度不高,对于学校来说,很容易做出自己的特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雷锋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冯劲光道出了选择的关键。

相较于已趋饱和的传统项目,匹克球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赛道。更重要的是,这项运动兼具安全性与易上手的特点,成为引导孩子们走向“终身体育”的理想载体。

这一选择也与省级规划不谋而合——在湖南省网球协会匹克球板式网球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委员会主任聂勇明确表示,匹克球将从娃娃抓起,力争三年内形成全省成熟的赛事和青训体系,使湖南在五年内成为全国标杆省份。

“我们的目标是,一想到湖南的小学匹克球,就想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雷锋实验小学。”冯劲光道出了他们的雄心。

微信图片_20251023125411_11_3052.jpg

老师们一起学习“匹克球操”,每天大课间老师们也会和学生们一起跳操。

从“师”到“生”:一场全校总动员

走进校园,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匹克球带来的活力:墙上循环播放的科普视频、散布各处的练习点……本学期,学校做出大胆决定:全员普及,为全校550余名师生每人配备球拍和球。

“我们老师是先行的,比学生先动。”冯劲光介绍。在湘江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全区已开展三期教师培训,该校体育教师是首批参与者,李卓秦更是考取了2025年中国网球协会匹克球C级教练员证。

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匹克球俱乐部,每隔一周开展全校教师培训。“有时候周末或放假,老师们都会带着家人一起来打。”这种“师资先行”的策略,成功将热情辐射到学生乃至周边社区,形成了良好的推广氛围。

微信图片_20251023144039_21_3052.jpg

学生们会在课间时间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标记处玩匹克球。

一球激起千层浪:当“魔球”遇见大健康

随着匹克球在校园扎根,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发生。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一至六年级每周至少一节专项课;独创的“匹克球操”融入每日大课间,让学生在韵律中形成肌肉记忆;每周一的晨会设置匹克球微运动比拼,分年级的赛事安排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展示舞台。“同年级之间比,干劲最足!”李卓秦观察道。

微信图片_20251023144034_19_3052.jpg

每周每个班都会有一节匹克球课程。

当被问及匹克球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时,李卓秦提到了“声音”。“这个球‘哒哒哒’的声音,是一种听觉上的解压,”她分享道,“所以学生们对匹克球从好奇到热爱,现在课间第一件事就是抢场地打球。”

而同学们的回答也五花八门:“匹克球可以让我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匹克球很上头,还可以提高注意力”“我觉得打匹克球很解压,还可以锻炼身体”……

这颗“魔球”带来的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们体能提升、视力改善,团队意识增强。曾经内向的孩子脸上笑容多了,愿意主动交流。

IMG_9294.jpg

校园内随处可见匹克球元素。

教师群体同样受益,“打一个多小时的匹克球,出一身汗,一切疲惫就没了。”正是通过匹克球这一撬动点,让师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基。

当然,前进路上仍有挑战。学校已决心再增加投入建设高标准专用场地,同时,如何从普及走向提高,建立成熟的校队梯队和竞赛体系,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课题。

匹克球进校园,不只是增加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为孩子们的终身健康夯实基础。正如冯劲光所言:“匹克球是终身体育的一个起点,让孩子们养成人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64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体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