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主场的梯玛舞方阵登场。供图:红网张家界站
红网时刻新闻9月17日讯(记者 周雨墨 实习生 吴迪)“我们永州队的守门员,就是被‘法力’攻击了。”在财信金控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后简称“湘超”)张家界队对阵永州队的比赛结束后,不少永州球迷笑着说。
不得不说,当张家界主场的梯玛舞方阵登场,负责祭祀的“老司公”在巨大号角的簇拥下现身时,不仅现场观众连连惊呼,看直播的网友也截图不停——这哪里像是足球赛的开场,简直像一场神秘的“施法”仪式。就连天气也仿佛配合:白天还在下暴雨的张家界,赛前雨真的停了。
张家界的梯玛舞表演,其实只是湘超联赛首轮(含揭幕战)七个主场展现“湖南特色”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为了这短短的开场仪式,各个赛区可谓煞费苦心,联手奉上了一场地方文化和非遗项目的大展演。
说到底,湘超的绿茵场,从来不止于足球竞技,它更是湖南文化的一个鲜活秀场。
国家级非遗茅古斯舞与“阿凡达”同处一场。供图:红网张家界站
每个主场,都在上演“神仙打架”
谁说传统文化一定要正襟危坐地欣赏?这一次,它们在湘超的绿茵场上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在张家界,你可以看到国家级非遗茅古斯舞与电影《阿凡达》的跨次元同台。茅古斯——土家语叫“古司拨铺”,是一种极具原始力量的古老舞蹈,而与它并肩的是跳起“广播体操”的“阿凡达”方阵。这种创意混搭,完成了一场古今对话,连现场观赛的外国友人都大开眼界。
开幕式上,从《我爱你长沙》的吉普车巡游,到街舞、太极、彩带龙轮番上场;从14头醒狮跃动争“鲜”,到《故湘·风》旋律掀起全场热浪——长沙主场用花鼓戏《刘海砍樵》、大合唱《浏阳河》等地道湘韵,为足球盛宴注入了浓浓的本地风味。
湘西州赛区直接办起了非遗嘉年华。供图:红网湘西站
但要论“卷”,其他市州也毫不逊色。湘西州直接办起非遗嘉年华:震天的苗鼓、国家级非遗“破锋八刀”、盛装的民族服饰队……这哪是暖场,分明是沉浸式民族文化博览。岳阳则在中场休息时推出融入了巴陵戏元素的《岳州印记》,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形式重新演绎传统。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巴陵戏堪称岳阳历史和民风的“活化石”,此刻在足球场上焕发出别样的“烟火气”与“新活力”。
郴州赛区的《当湘超遇上湘昆》,把戏曲搬上了足球场。图为直播截图。
郴州请来了省昆剧团的专业演员,完美融合昆曲的柔美与足球的激情——这场名为《当湘超遇上湘昆》的表演,以70人的阵容完成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精彩对话。同样,衡阳湘剧团也献上了精彩演出。“湘剧是衡阳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在这样的大赛中展示其魅力。它不仅是比赛间隙的文化享受,更是让大家了解并喜欢上非遗的好机会。”衡阳湘剧团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借此推动湘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谁说传统戏剧只能留在剧场?在湘超,它们正用最潮的方式“复活”。
在张家界主场观赛的外国友人对开场表演赞不绝口。供图:红网张家界站
这波“文化安利”,年轻人主动“啃”了
湘超的文化展示远不止于开幕表演。从前期队服队徽的设计、各市州隔空“玩梗”喊话,到开幕式上球员们入场时的创意,几乎每个环节都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窗口。这些特色鲜明的设计,不仅强化了球队辨识度,也让球迷在观赛之余,记住了背后的文化符号。
“让知识悄无声息地进入大脑”,谁说这不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好办法?湘超各主场开幕式恰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将非遗、戏曲等文化元素与赛事结合,不仅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也让年轻人在看球的同时,自然而然接触和喜爱上这些文化瑰宝。
当直播弹幕刷满“yyds”“这波操作6”,当社交平台被相关视频刷屏,有网友调侃:“我以为我是来看球的,结果是来看‘戏’的!”
这或许正是湘超的又一魅力——它让传统文化走出教科书,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重新回归。就像高中时发现,隔壁班的“体育生”居然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文化生”。
说到底,传统文化从来不缺魅力,缺的是一个合适的舞台。而湘超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热血竞技、时尚元素、深厚文化,三者碰撞,让传统生机勃勃。
所以,当终场哨声响起,比赛的比分或许会被遗忘,但这些惊艳的文化瞬间,注定长久留存在观众的记忆中。让你在看完比赛后还不禁感叹:这,就是湖南!要实力有实力,要“法力”有“法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吴迪
编辑:石凌炜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9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