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轰趴·Sneaker潮荟 | 球鞋,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来源:红网 作者:王锴 编辑:符环宇--体育 2020-12-15 15:22:0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当今,人们酷爱体育,有人热衷一场场竞技赛事的快乐,有人坚守在健身房塑造完美体格。

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为鞋而生、为鞋而狂。每一双球鞋都是来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从本期开始,红网体育联合翌希体育,共同推出《轰趴·Sneakers潮荟》系列专题报道,带领读者走进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达人们背后的故事。

文末互动还有礼品相赠!不要错过噢~

稿件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博:greatkobe816

邮箱:hnyxty1124@163.com


球鞋,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作者/王锴

大家好,我叫王锴,是一名球鞋爱好者。

谈到球鞋,大家可能会因为这两年兴起“炒鞋”这个词而对球鞋文化充满着习惯性的负面怀疑和争议,认为这是投机倒把的乱象产物。

但抛开价格,球鞋作为一种大众流行商品,在设计背后确实也存在着文化层面的价值讨论,除了黄牛从中牟利之外,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真诚爱好者群体,我希望可以向大家聊聊球鞋这个领域,也分享一下我和球鞋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049.jpg

作者和他的部分藏品。

博物馆式收藏理念收集球鞋

相信很多人,最初都是自然而然被吸引到自己日后热爱的领域。高考毕业后,我受同城朋友们的影响开始接触球鞋,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我们可以算是后来DunkBoyz Club的部落雏形。

我收藏的球鞋领域是Nike SB系列,耐克旗下的复古滑板鞋,主要是Dunk SB鞋款,起源于滑板运动,兴盛于街头文化,最吸引我的,是球鞋背后体现着的包罗万象的主题故事。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052.jpg

2002年3月,Nike SB旗下四位滑板手的个人设计款,成为了Nike SB整个产品系列的起源。

我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是美术史与现当代美术研究,我发现,其实作为工业消耗产品的球鞋,在设计方面和艺术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个性的外观或是配色的由来,这些球鞋背后的设计故事非常吸引我。

我希望能够坚持一种博物馆式的收藏理念,在历史资料的支撑下,尽可能全面的通过自己球鞋收藏把丰富的街头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了解到,每双鞋都蕴含着某个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或是故事。

我理解的球鞋文化的魅力,就在于球鞋的价值可以不再只是运动工具和消耗品,而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055.jpg

作者收藏的NIKE SB展示。

我接触球鞋的时间其实比较晚,和那些早期因为受NBA篮球文化影响而热衷收藏球星代言或上脚球鞋的篮球死忠,或是21世纪初受到中国最早发展街头文化影响的前辈们不一样,我喜欢球鞋,纯粹是因为球鞋设计中具备许多丰富的主题故事。

高中最早受同学影响,接触了Dunk SB系列,发现原来球鞋也可以拥有名字,原来每个颜色的搭配都代表着某种街头文化现象。

一双鞋可以代表着某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某位艺术家的天才创作理念,某部电影里令人难忘的经典剧情,某支乐队从地下到殿堂的奋斗史,这些文化现象或多或少都曾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最终都可以浓缩到一双球鞋的设计中去表现。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058.jpg

集结黄金年代31双经典鞋款元素为一身的WHAT THE DUNK。

几段难忘的球鞋收藏经历

上大学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球鞋故事和资料,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买自己喜欢的鞋去穿着和体验。随着对球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开始踏上了搜寻稀有冷门,具备优秀设计的球鞋之路。

回想过程相当艰辛,存钱只是最基础的工作,上学期间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辛苦到手的古董鞋也肯定不舍得上脚,甚至到后来买鞋已经不限尺码了,时隔多年能找到全新就是万幸。我开始习惯去用自己的方式保养和收藏球鞋,有一种传承潮流历史文化的“球鞋考古”心理满足感。

后来,更是开始深入到同时收藏与球鞋配套发售的服饰,因为我发现,服饰设计中总能出现不同于球鞋的更多主题细节。这是更难、更冷的一个领域,因为几乎完全没有文献支持。很多年代久远的配件服饰在偶然见到实物之前,压根不知道有它们的存在,只能摸索前进。

总之,一切收藏都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完整的体现设计师理念,以及产品背后所蕴含的街头文化,构建我心中的球鞋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01.jpg

2005年著名街头品牌Stussy联名款式,以三色樱桃那不勒斯雪糕为灵感。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04.jpg

以西方文化习俗中的数字寓意为灵感设计的“幸运&厄运”套装。

聊起来自己最难忘的球鞋经历,肯定是作为嘉宾在Nike SB新品发布会上,见到了香港玩具教父Michael Lau,我最爱的中国街头艺术家,他的全部Nike SB联名作品我都有收藏,其中初代的Gardener更是我个人全部收藏里最爱的一双球鞋。

在现场,我有幸能够作为收藏家代表上台发言,和Michael Lau近距离签名合影交流。之后,更是惊喜接到了他2019佳士得《全收》个人艺术展览的开幕私人酒会的邀请,更深刻感受他近年的艺术创作,也在酒会上见到了刘嘉玲、NPC主理人李晨和DOE主理人王秉彝。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06.jpg

作者受邀参加香港玩具教父刘建文的球鞋新品发布会。

Michael Lau的艺术我最惊喜的一点是,作为中国艺术家长期身处国际街头文化环境,他在设计中没有把民族宏大视角代入,借助中国身份来代表传统文化,而是很轻松的解构宏大。

但这,却能体现出真实中国人受街头文化影响所表现出的民间智慧和幽默的生活方式,在国际化、现代化和都市化中透漏着民族传统习俗和市井生活,这很“港味”。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09.jpg

作者作为NIKE官方活动特邀嘉宾上台发言。

今年4月的时候,我作为全球首位华人嘉宾,接受了Nike“What You Got”的邀请,登上了Nike Snkrs App首页,向所有热爱球鞋的朋友分享了我自己的球鞋故事,英文版之后也登陆了美国地区的首页,一些海外朋友看到后,也有给我留言交流。

以前在和一些国外爱好者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于一些我们国内很喜欢的中国球鞋设计而言,其实大部分都不了解设计背后具体故事和配色的来源。所以,在采访中我讲了一些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主题的球鞋设计故事,比如王秉彝设计的“上海豫园”和彭凯设计的“小笼包”两双上海主题的鞋款,还有我们的骄傲——香港玩具之神Michael Lau的Gardener Dunk,希望能够让海外朋友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艺术。

其实有些遗憾的是,原本我最想传达的是Nike SB与上海滑板店Fly联名的Blazer SB“牛奶”这双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的鞋款,除了作为Nike SB与中国滑板店首次联名,更是承载着主理人韩敏捷从牛奶厂员工到滑板教父的奋斗史。更可贵的是,作为中国主题作品,同样没有民族宏大视角,很轻松体现了街头滑板人专注理想的日常生活状态。可惜,因为采访的主题是体现Dunk的节日,最终只能作罢。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12.jpg

2007年与上海FLY联名的牛奶BLAZER SB,以中国滑板教父韩敏捷的传奇经历为设计灵感。

追求的经历比拥有本身更值得回味

谈起球鞋历程的困难,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年来寻找稀有冷门鞋款和搜集大量球鞋资料的艰辛,不得不承认其实所有爱好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读大学时候,想方设法的从生活费中攒钱周转,甚至还背上了校园贷;毕业后,首选接触与球鞋相关的工作,在努力把爱好当工作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透支工资买鞋,想想也是难忘的回忆。

这两年,相信大家也突然被“炒鞋”这个现象刷屏,如今球鞋普遍夸张飞涨的价格,也确实让一些曾经错失良机入手的球鞋,成为了我永远的遗憾。其实面对环境巨变,我现在对于球鞋的得失更加理智,追求过程中的经历和成长比拥有本身更值得回味,也更像一件事业。

我的收藏其实比较专一,全部是Nike SB系列的产品,最早只买Dunk SB,后来也开始买Janoski和Blazer等其他鞋型,并被这些滑板的故事所打动。其实,我也有很欣赏的其他系列甚至是其他品牌的球鞋,比如Air Force 1就有很多我喜欢欣赏的优秀设计,但是犹豫再三都没有入手。我还是想严格控制好收藏的体系,专一而精,先集中精力把自己领域内的部分做好。

我挑了一些喜欢的球鞋藏品,下面给大家展示: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15.jpg

Michael Lau x Nike Dunk Low Premium SB “Gardener”

2006年9月29日,为纪念香港知名玩具教父 Michael Lau旗下玩偶系列“Gardener”成立7周年,双方以街头运动与滑板文化为灵感,举行“Gardner meets Nike”合作活动,打造出一系列“Gardner”主题的联名鞋款与服饰配件,鞋款全球限量106双香港独家发售,采用全木纹包装设计向滑板文化致敬。

看似简单纯粹的设计,从雕刻滑板钻孔的木制鞋盒、滑板形状的木制吊牌、整体色系高度统一的花园人玩偶,诸多细节都让我惊叹产品整体的超高完成度。

像我之前说到的一样,你从中看不到中国艺术家的民族性痕迹,这次甚至没有了港式市井幽默,但这种含蓄而深厚的设计内涵却隐含了中国人的文化思维表达方式。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18.jpg

Concepts x Nike Dunk Low Premium SB “Red Lobster”

2008年,NIKE SB邀请潮流设计师Rob Heppler以及马萨诸塞州精品概念设计店铺Concepts 主理人Tarek Hassan携手Nike SB团队设计师Deon Point围绕新英格兰的特产——龙虾进行联名鞋款的设计。

鞋身由龙虾外壳斑纹填充,鞋头特殊设计了可拆卸的橡胶封套来模拟捆绑虾钳,新英格兰地区用餐时所用围兜的传统纹饰,展示于内衬与鞋垫印花。其中限量发售150套的印刷特殊鞋盒版本,模拟渔民捕虾箱的特制纸盒,并附送了模拟新英格兰地区龙虾卖家最常用的纸袋的“Fresh Catch”联名主题大纸袋与小纸盒,内置丰富的CONCEPTS FISHING CO. 渔业公司字样组合配件,包括特殊联名字样的橡胶封套、印有新英格兰围兜纹饰的防尘纸,联名字样刺绣贴,店铺贴纸,联名字样钥匙链以及装有黄色鞋带的黄油盒、湿纸巾、围嘴、开启龙虾壳的金属钳和叉子等一系列餐具。

龙虾系列的意义,在于开启了特殊鞋盒和丰富周边的产品模式,从此球鞋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通过包装外延构造了一个丰富的主题生态景观。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23.jpg

MIA Skate Shop Nike Dunk Low PRM SB

2013年7月4日,南佛罗里达著名滑板店MIA Skate Shop为庆祝成立十周年,联同 Nike SB 展开联名合作。

鞋身水纹印花、鞋舌棕榈树剪影以及鞋垫彩色鹅卵石印花设计都展现出当地蓬勃发展的沙滩文化。这是我的第一双球鞋,我妈给我的大学录取礼物,存了一年多才舍得上脚。

初到手时并没有觉得欣喜,久了越来越觉得清爽耐看。这双球鞋对我意义重大,激发了我对球鞋的兴趣和收藏,当时也从未想到未来会成为狂热的球鞋收藏爱好者。同时发售的帽子、T恤、开瓶器、浴巾和滑板等配件,我花了五年时间才全部收齐。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25.jpg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

2004年,Nike SB邀请了中国本土街头文化先锋、中国元老级街头文化杂志《Urban》创始人王秉彝(Himm),进行了首次中国元素Nike Dunk SB鞋款设计,以上海标志性建筑——豫园为灵感发想,朱门、白墙、灰瓦的配色结合传统木窗纹路融入鞋款设计之中,显露在鞋舌与内衬中的繁体汉字“沪”无疑作为点睛之笔。

这双可以说是中国元素球鞋的开山代表作了,Himm作为街头文化传教士,对传统文化尺度的掌握也相当精髓,这双鞋在那个年代的诞生也让中国街头文化的传播度到达了一个顶点。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28.jpg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 2”

继2004年,中国本土街头文化先锋王秉彝以上海豫园为主题设计的Nike Dunk Low Pro SB"Shanghai "之后,2005年Nike SB邀请上海平面设计师/插画师彭凯,再度以“上海”为主题进行中国元素鞋款设计。

经过与Nike SB中国部门团队的沟通讨论,彭凯选择以上海本土标志性美食“小笼包”作为设计出发点,命名为“Xiaolong”的第二代产品——Nike Dunk Low Pro SB“Shanghai”由此诞生。

鞋款以小笼包的笼屉作为主要元素取材,随机磨损痕迹的油渍皮革,搭配雕刻竹织纹路翻毛皮鞋面的设计,使笼屉的形象巧妙呈现,连接处的十字纹设计源于蒸笼竹片的粗线缝合,笼屉提环麻绳作为附属鞋带材质,小笼包面皮色鞋舌上的图标设计则象征食用小笼包必备的筷子与醋碟。

这两双以上海作为主题的Dunk SB鞋款,相信是很多中国球鞋爱好者的最爱,无论是DOE主理人Himm 以豫园为主题设计的中国球鞋文化里程碑之作“上海”或是弘扬本土美食文化的“小笼包”,我们的文化能够被世界认可,我作为中国人也感到非常自豪。

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有幸采访了“小笼包”设计者PK,他的其他作品如“狗年”Air Force 1和Air Foamposite“天津”等,也都是非常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32.jpg

Diamond Supply Co. X Nike Dunk Low Pro SB

1998年,设计师、滑板运动员Nicholas Tershay于美国旧金山创立了滑板品牌Diamond Supply Co.,该品牌凭借一向以独特的用色,精致的细节,扎实的用料以及醒目的钻石元素而著称。

在2005年Nike SB“Team Manager Series”活动中,Nick Tershay 选择了美国著名奢侈品珠宝公司Tiffany作为灵感发想,将其标志性的水蓝色礼盒(Tiffany Blue Box)与奢华的鳄鱼皮纹相结合设计出了一度最具影响力的球鞋作品,鞋舌上醒目的Diamond Supply Co.的钻石图标刺绣巧妙点缀,全球限量发售4000双。

这可能是最能代表Dunk SB黄金年代的一双作品,甚至是那个年代最广为人知的球鞋代表作之一。这双具有钻石般奢华质感的神鞋,让我第一眼就被吸引,这可能是在我心目中认为外观最漂亮的球鞋了,它的影响力之大远超出了滑板鞋的范围,甚至连很长一段时期Nike SB的鞋盒设计都是取自这双Diamond的配色。

有成就也有遗憾

其实,对于Nike SB领域我的收藏还算圆满,基本90%以上的经典款式我都收集齐了。

虽然有些遗憾,比如声名与影响力最大的“四大城市”,但最想得到的球鞋是美国鼻祖级涂鸦艺术家Futura在2004年庆祝日本店铺开业而全球限量24双制造的亲友限定鞋款“For Love Or Money”,鞋面设计由世界各国的钱币拼接而成,这也是一直以来市场价格最高的Dunk SB鞋款了,如今的价格更是到了一个很夸张的地步,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所幸,收集到了全球限量100块的同款主题滑板,正反两面还有Futura的亲笔签名。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35.jpg

2004年,全球限量24双的涂鸦艺术家Futura重磅亲友限定鞋款 For Love Or Money。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38.jpg

NIKE举行全球巡回球鞋艺术展,推出了“四大城市”限定——巴黎、东京、伦敦、纽约。

其实,面对球鞋这门我以为的事业,很多时候都会陷入迷茫,尤其是最近两年开始尝试成为球鞋从业者之后,发现这个行业内部结构的运转,其实并不是我作为爱好者的时候所想象那样的纯粹,热爱这个名词,成为了各种人从中牟利的挡箭牌。

很怀念以前学生时代,能够只关注追求球鞋的设计和文化本身,也在这种冲突和矛盾中挣扎过,现在的我,还是想把球鞋当成单纯的爱好和沟通朋友的桥梁,希望这个圈子多点真诚,少一点攀比和虚荣。

回想接触球鞋的这些年,从穿到藏,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和朋友一起研究和分享球鞋设计的故事,一起到不同的城市参加活动,偶尔也聊聊生活,这些经历远比拥有一双球鞋要深刻得多。

我们都知道,Dunk SB的全民鼎盛时代,是2003-2005年,但曾经的Dunk SB爱好者群体,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小众状态,尤其在2015-2016几乎是球鞋大环境中无人问津的领域。

那时候,感觉我们就像发现宝藏的一小群人,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设计推广给更多人知道,我当时也写过不少科普推广Dunk SB的文章,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响与收获。

想做一本关于球鞋的书

2017年开始,一些经典款式复刻回归,各种媒体公众号也开始千篇一律的报道Dunk SB,现在回想其实都是商业运作的结果,2018年Concepts紫龙虾的问世终于打破了这个临界点,Dunk SB终于又出现了一双全民焦点的球鞋。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41.jpg

以特殊包装闻名的Conceptes联名龙虾系列。

从此之后,尽管大部分年轻人压根分不清Dunk和Dunk SB的区别,不那么了解系列的历史与球鞋设计所蕴含的具体的故事,还是会跟风溢价去购买追逐刚上市的明星网红同款,市场一片冲动的泡沫繁荣。

媒体和贩子们都在说今年是“Dunk年”,具备火热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其实大多数人更在意的是哪双明星穿了,哪双比较贵穿出去有面子,哪双又涨价了。说实话我有点厌倦了,已经到了丧失愤怒懒得去表达负面情绪的程度。关于球鞋大环境如今这么热闹,这么多从业者,这么多爱好者,看似是同类同好,其实完全是两个物种,这种代沟无法填补,这种矛盾也永远难以消除。

从我收藏球鞋开始,一直想做一本书,记录这些球鞋故事,也一直在准备,断断续续好几年。迷茫之后虽然还没确定答案,但现在保持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平时得闲也自己做做视频,聊聊自己对球鞋的理解认识以及一些收藏心得,不想去做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把爱好当成一门生意去运营,最重要的是保持我自己对球鞋的态度不被影响,尽量做到球鞋审美观的传达。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44.jpg

作者收藏的部分经典款NIKE SB。

关于2020滑板进入奥运会项目,其实和刚才我们谈的是一样的,就像2008年同样代表街头文化运动的小轮车进入奥运项目一样,肯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接触到这项运动被吸引,也一定会出现资本造星以供大众娱乐。

但是真正守护这项文化的核心,永远是坚守在地下的那群死忠,大众不会注意到他们,他们也不在意大众是否接受,这是一群自得其乐被主流淘汰的人,街头文化就是这样,历史就是这样。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46.jpg

Michael Lau为庆祝街头运动小轮车首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特别设计的Blazer SB小轮车。

偏执热爱,做文化的传播者

2019年,我正式加入了The Parks,一群热爱球鞋到偏执的人组成的大公园,我们将热爱的潮流文化当成生活和事业,我和主理人老刘因为我写过的一篇文章相识。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48.jpg

作者与团队携个人收藏,一起参加了2019上海SneakerCon全球巡回鞋展。

我们成立了媒体,在视频中分享我们对球鞋的理解和态度。上架了The Parks APP,集合潮流资讯和球鞋百科和商城,拥有了自己的死忠用户群体。

在悉尼,我们开设了实体店,架设了开放参观的历史球鞋博物馆,构造了华人球鞋江湖,可能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国内的球鞋博物馆。

很多人说我们是球鞋老炮,是骨灰级收藏家,是球鞋江湖记录者,其实我们就是一群自我感动的玩鞋的孩子,只是想把自己生活中对球鞋最真实的冲动和感受尽可能传达给更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仅此而已。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51.jpg

2020年,作者收到NIKE寄来的珍贵纪念礼物 。

回想起这些年被球鞋支配的岁月,不知不觉怎么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我们和球鞋江湖的故事还在继续,保持满腔热血,倾尽不息的生命力去折腾,和自己年轻时追求的生活拼个你死我活来日方长。闲言碎语聊胜于无,一切归结于一句话,鞋来鞋往人常在。

感谢聆听!

微博:乌昂王磕埃锴 抖音:爸爸爱你 微信公众号:dunksb2002

本文图片全部由作者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王锴

编辑:符环宇--体育

本文为体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2020/12/15/87043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体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