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并决定于2023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其中具体规定了60周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标准、评估实施和评估标准。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大约有9项,下面分别对这9个标准作以解释。
1. 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老年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有调查显示,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护好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平时要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2. 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只要重要脏器功能未改变,就不应视为病理性改变,对于一些可纠正的功能改变,仍然可以视为健康,比如老花眼、听力障碍等。每个人都需要正确认识并面对衰老,不必把衰老当病治,更不要和年轻人比数据。
3.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多病共存”是一种常态,有病不可怕,只要指标能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就符合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要求。
4. 营养状况良好
老年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有调查显示,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护好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平时要勤动脑、少操心、平衡膳食、锻炼身体、学会独处等。
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缺钾会导致低钾血症,这两者会增大跌倒概率;缺蛋白质可能导致小脑萎缩,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建议三餐定时定量;晚上不要吃太饱;多蒸煮,少油炸;营养搭配;坚持活动都对改善营养有益。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人,可遵医嘱服用营养补充剂。
5. 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如果是由疾病引起的认知退化,如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有效的护理。
6. 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进入老年会有不少负面情绪及疾病的困扰,这也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促进作用。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乐观面对生活,家人也应给予老年人积极引导和鼓励,改变旧的观念,拥抱生活。
7. 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随着长寿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很多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在逐步提高,生活十分有规律。
8.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有的老年人退休以后没事儿不出门,容易造成社会隔离,亲友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老年人自己也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主动融入社会,交一些志趣相同的朋友。
9.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如今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是没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老年人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与时俱进的老年人。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符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