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14日讯(记者 向群 实习生 罗婷 廖乾尧)健康的小麦色皮肤,搭配一头清爽的短发,再加上鼻头微微渗出的汗水,组合起来,就是8月11日上午红网体育记者在长沙南站进站口见到的长沙伢子吴卓霖的样子。
和前来送行的父母分别后,7岁的他将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参加由湖南省体育局主办,湖南翌希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湖南省青少年“体育·新时代”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
这个“小铁”会怕生
一声不大清爽的咳嗽出来之后,记者隐约可以听出吴卓霖嗓间的不畅。
“小铁,你感冒啦?”
“嗯。”
“小铁,你从家里带感冒药了没?”
摇摇头。
“小铁,你吃糖果吗?”
接过记者手中的薄荷糖,默默撕开包装,再一口吃下。可他还是不说话。
在高铁上沉默无言得反常的吴卓霖,不禁让红网体育记者有些担心。所幸,经过一天时间的接触,和陌生环境熟络起来了的他可算是开始“放飞自我”了。
打完了苗拳,练完了苗鼓,还能在烈日当空的绿茵场上过个人、射个门。这也让同行的红网体育记者不禁感叹:“这些小孩真是精力充沛。”
“来踢球呀,我可不怕你!”11日下午,小营员们夏令营首日的学习结束,顾不上鼻尖渗出汗水的吴卓霖边乐呵呵地向吉首乾城小学烈日炎炎下的绿茵场中央跑去,边招呼记者来和他一起踢足球。
“他就是这样,初来乍到的时候故作深沉,”翌希体育的负责人雷妍静笑称,其实吴卓霖一开始是有些怕生的,但也仅限于一开始:“不过他要是和你混熟了,就会变成个彻头彻尾的小话痨。”
这个“小铁”有点闹
小话痨不算,度过了“怕生期”的吴卓霖还是个十足的小调皮蛋儿。
“哎我轻轻打你一下。”
“哎我再打你一下,你可不能还手呀。”
本着不能“欺负”小孩儿的原则,8月13日上午,在一同前往矮寨的车上,红网体育记者“心甘情愿”地挨了不少下“小铁”的“铁砂掌”。
虽然爱动、爱玩大概是这个年龄段小男孩的“通病”,但这个“皮孩儿”可是一路真没消停过。时而拍打座椅靠背、大叫制造出噪音,时而又窜上窜下吸引身边人的注意力。这真让记者有些“招架不住”。
在矮寨大桥前与秧先翠老师(中)、张子岳(右)合影留念时,吴卓霖(前)也要搞怪一下。本文摄影/罗婷 廖乾尧
“小铁,你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好吗?”
“不好不好,我就是要你们跟我玩儿。”
到了德夯苗寨,吃饱喝足后,吴卓霖一溜烟儿就不见了。记者出去找他才发现,这小孩儿又跑到溪边拿小石子砸鱼去了。
“大城市来的孩子,能得到这样‘上山下河戏水摸鱼’,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还是比较难得的。”翌希体育负责人雷妍静告诉红网体育记者,这一期夏令营,无疑给了和“小铁”一样的城里孩子们一个贴近最真实湘西生活的机会:“就让他闹腾几天,体验体验生活也不错。”
吴卓霖在玩“跳竹竿”的项目时很积极。不过没一会儿,他就悄悄把竹竿抽走,拿着敲树枝去了。
早早独立 顽皮“小铁”也念家
虽然爱跳爱闹,但今年只有7岁的吴卓霖,其实已经在外“闯荡”一年有余了。
作为湖南省最早练习皮艇球的青少年队员之一,吴卓霖从去年开始就在湖南省“体育·新时代”长沙市青少年皮划艇夏令营中参加了专业的皮划艇培训。从把皮划艇划得团团转,到第一次成功抵达终点,“小铁”不仅付出了汗水与努力,还把皮肤晒成了最健康的小麦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在后来的长沙市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中表现优异,斩获了丙组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7月,吴卓霖再度参加了“体育·新时代”之“暑期艇好”皮划艇夏令营。
即使从外表看起来还是个顽皮的小孩,不过,在这几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中,“小铁”的衣服、裤子都是自己洗的。日常行头,也都是自己打理的。这次来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也不是吴卓霖第一次和父母分隔两地了。因此,学着独立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早早独立,可这个小男孩总脱离不了与家庭的心理牵绊。被记者问及“想不想家”的问题,吴卓霖虽然嘴巴上不承认,但心里还是很念家。
来吉首的第一个晚上,“小铁”早早地说要去洗澡。浴室水声响起,可没过一会儿,重重的水声里就夹杂了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记者敲了敲门,试图安慰他:“小铁,男子汉可不许哭呀。”
浴室内的抽泣声渐渐小了。过了两分钟,吴卓霖推开门走了出来,撇撇嘴:“我才没哭。”不过,泛红的眼圈还是“出卖了他”。
幸运的是,小孩子忘性快。看了两集动画片,想妈妈这件事儿就一下被“小铁”抛到九霄云外了。
闹腾之余 “小铁”也认真
闹腾归闹腾,真要做起正事来,“小铁”也还是很认真的。
在前后六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的日程中,从大城市来的吴卓霖学习了苗拳、苗鼓等传统苗家文体项目,也尝试了“跳竹竿”“滚铁环”“斗鸡”等传统体育休闲活动。但其实,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新鲜玩意儿”的他,刚开始身手不免有些笨拙。
“在这批孩子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所以学得慢也正常。”苗拳传承人、孩子们的苗拳老师石开旺告诉红网体育记者,在他看来,7岁的吴卓霖学得慢并非因为他是城市里来的孩子,而是因为他年纪小,所以在学习能力上会稍微比其他孩子差一点,“不过,他一直都学得很认真。我相信,他是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小孩子。”
夏令营的指导教练秧先翠老师同样给予了“小铁”以自己的肯定:“这个小朋友,虽然才读一年级,却是个小小男子汉。从这几天苗鼓的学习来看,他虽然进度慢了别人一点,但他的学习态度一直都很好。”
7岁的吴卓霖正学习苗族鼓舞代表作——《八合鼓》的击打。
时间过得很快,六天的夏令营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被记者问及在本期夏令营的收获,吴卓霖说,这几天他收获最大的是友谊:“这次来吉首,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虽然偶尔会闹点矛盾,不过最后说再见的时候还是很舍不得。”
吴卓霖告诉记者,这次的夏令营,不论是在课上跟着老师认真学苗拳、苗鼓的时候,还是在放松时间玩“滚铁环”“跳竹竿”等休闲项目的时候,他都很玩得很开心,也在团队协作中收获了成长:“希望明年的夏令营我能当个‘东道主’,邀请湘西的小朋友们来长沙一起玩儿。”
拿到了结营证书,让“小铁”开心了一小会儿。不过两分钟后,这张纸就成了最好的叠纸飞机的材料。
在苗乡运动会的闭幕仪式后,8月16日中午,“体育·新时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正式结营。长沙伢子吴卓霖也启程离开了吉首,踏上回家的路。
接下来,他将和皮艇球队的小伙伴们继续训练,备战10月份即将在宁波进行的全国青少年皮艇球锦标赛。期待到时候的“小铁”在水面上继续“闹腾”。
采访手记
文/罗婷
乾城小学的操场上,我边蹲坐在树荫下避凉,边用相机记录着当时我面前那群敲击苗鼓的孩子们。整齐划一的鼓面击打,搭配大体上同步的应节奏转身动作,伴随着阵阵满满节奏感的鼓声,整个画面十分合契。
我的视线一刻也没有转移,捕捉着那扬着鲜红色丝带的木质鼓槌的每次舞动。看着镜头里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们,我突然在想:为什么只比我年轻了十来岁的他们,在击打苗鼓时,眼神里却能投射着难以撼动的坚定?
休息时间,我采访了来自吉首乾城小学的11岁的秧华芳。作为本期夏令营里“大姐姐”存在的她告诉我,其实,苗鼓是每个苗族人都要掌握的一门乐器,而他们也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了。
在孩子们单纯的眼里,苗鼓只是苗鼓,练好了就能够得到大人们的肯定。但大人们希望通过苗鼓带给孩子们的,却是一种苗家文化的底蕴。
近年来,各类冬、夏令营蓬勃开展,我们常常在思索——夏令营,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点什么?但就是那一刻,看着孩子们击打苗鼓时眼神里不可撼动坚定的那一刻,我知道了原因,至少某一部分原因。夏令营,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让孩子们“组团”休闲的地方,它更多的是一个给予孩子们机会接触到平时难以接触的新鲜事物的地方,是一个“大观园”。(当然,是一个可以亲自进行体验、尝试的“大观园”)
吴卓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少有契机了解过苗族风情的他,在这六天里,不仅接触了苗拳、苗鼓,也尝试了跳竹竿、斗鸡等这些流行于上个世纪的传统体育游戏。所以说,在吉首进行的这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夏令营,不仅是“拓新”,也是“复古”。让孩子们在游乐间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在这样的“拓新”和“复古”之间成长,不亦乐乎?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