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拉松比赛想取得好成绩?别忽略这件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淑娟 2017-09-19 17:28:1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北京马拉松于9月17日开跑。自1981年创立以来,北马已成长为国内标杆赛事、国际顶级赛事。北马比赛全程42.195公里,是对一个人体能、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挑战,而除了个人可控的内在因素,外部因素也对选手的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天气。

  想跑马拉松?先抬头看看天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马拉松这项“极限运动”也开始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相关的赛事数量与参与人数也与日俱增。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16年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22场,全国参赛人次将近280万。北京马拉松作为其中的领军赛事,“全马”跑者的人数持续增长,甚至已于2015年取消“半马”赛事。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最好的天气条件下,未经过大运动量锻炼的普通成年人也难以完成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若遇到高温、低气压、高湿度或大风大雨天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也会吃不消。

  那么,历次北马比赛时的天气状况究竟如何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仅有两次比赛时遇到下雨(小雨)天气,且比赛当天的温度也都较为适宜,也算是“天公作美”了

17年北京马拉松当天天气。

  “天时”比“地利、人和”更复杂

  气温固然是影响马拉松选手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实,天气方面要看的内容绝非只是“下不下雨”、“热不热”这么简单。据气象专家的研究发现,当气温在14至16℃,湿度在30%至60%,气压在1015至1023hPa,风速在2至5米/秒时,最有利于运动员发挥体能,创造好成绩。

  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北京马拉松比赛中,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可造成比赛成绩最大变化幅度约9至12分钟。此外,不同性别运动员比赛成绩对气象要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也不同——男运动员对气温反应最为敏感,女运动员则对风速反应最敏感。

男女选手气象指标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影响马拉松比赛的气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气温:在炎热的环境中,运动员出汗多,从而大量丧失水分和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天气炎热,人容易疲劳,体力消耗也就更大。当然,气温太低也不行,低温让人血管收缩,肌肉战栗,容易导致抽筋,甚至休克。

  气压:低气压对马拉松比赛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气压比较低时,运动员会感到胸闷,喘不上气,必须大口呼吸,跑起步来非常吃力,大口喘气还会使体内水分丢失更快。一般来说,气压越高,越有利于发挥。

  湿度:空气太干燥不行,因为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随时补给水分;太湿润也不好,如果天气热,湿润的空气会阻隔运动员的身体散热。而说起空气湿度,就要提到降水,降水对马拉松比赛的影响同样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雨太大显然不行,但在毛毛雨中跑步却是最舒服的,能帮助运动员加快散热。

  风力:风也会影响马拉松比赛。侧风太大,跑起来吃力;迎着大风跑,速度自然快不了;顺着大风跑要好一些,但被大风吹着感觉也不太舒服。最好是微风,既有利散热也不阻碍发挥。

  日照:阳光照射也会使运动员体温升高,更重要的是太阳红外辐射使运动员散热能力降低。云量反映阳光照射的多少,阴天最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

  天气的最大影响——让北马调整赛期

  受大气污染影响,2014年的北马曾被公众抱怨为“霾拉松”。自2015年起,北马比赛改为在9月中下旬举行,这一赛期比往年提早了1个月。为此,组委会表示,根据历史气象气候数据分析结果显示,9月份办赛条件相对优越,2014年9月空气质量指数达标(1级优、2级良)天数为17天,无重污染发生,适合长跑运动;且9月下旬北京地区秋高气爽,气温、湿度均较10月更为适宜。

  北马确实曾吃了不良气象因素的不少“苦头”:1981年和1982年举行的比赛均遇到大风天气,成绩平平;1983年偏偏又赶上30℃的高温,结果185位选手中有130余人中途退出,不少人被送上救护车……在之后的比赛中,主办方调整了路线,增加了林荫道路程,并将比赛日期推后,尽可能避开高温。

  如今,借助于越来越全面准确的气象分析,北马比赛的顺利举行也获得了更多保障。北京市气象台会提前为比赛组委会提供沿途的气温、能见度、风向、湿度等方面的天气预报信息,为马拉松选手们“护航”。(来源:新华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体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