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实习生 王蕴玮
上周日,上海静安区的梅龙镇广场一楼中庭挤满了人,甚至连二三楼的走廊也趴满了观众。乍看这阵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娱乐明星的路演,其实,2017年国际剑联花剑世界杯决赛正在举行。
来自意大利、英国和俄罗斯的顶尖剑客游走在14米长的赛场上,一进一退,一挡一刺,胜负高下就见分晓。
观众看得兴奋,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欢呼。遗憾的是,在最后的决赛舞台上,没有一位中国选手的身影。
里约奥运,中国击剑仅获得1银1铜,创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的最差成绩。但相反的是,大众击剑在这几年间却越来越火热,击剑“小鲜肉”董力虽然成绩一般,却靠综艺节目带动了运动。
对于中国击剑,俱乐部输送人才的模式,或许未来有可能取代传统体校的专业体制。
大众击剑何时能反哺职业
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名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中提出:推动极限运动、电子竞技、击剑、马术、高尔夫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培育相关专业培训市场。
击剑,正处在自己的“第二春”。
之所以说是“第二春”,正是因为其实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仲满作为“黑马”夺得男子佩剑个人赛金牌,实现中国击剑奥运冠军零的突破后,击剑曾经在中国迎来了一个“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击剑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直到俱乐部的出现。
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击剑俱乐部、培训机构、运动中心173个,其中一、二线城市如北京、江苏、天津、山东、上海、广东总计118家,累计超过总数的68%。
击剑俱乐部在中国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俱乐部的快速增长,成为了不少青少年的一个选择。
“击剑俱乐部为不同的击剑爱好者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机会。进体校影响学习,家长不愿意,导致我们选材很有局限性,而俱乐部更容易招揽到更多学生。”
曾在国家击剑队担任女子花剑教练员的何永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国击剑如今的断层和人才选拔模式的转变有关。
何永强透露,像广东等一些地区很多地方取消了体校制,有比赛的时候就从俱乐部选成绩好的选手参加,体制上的调整,让俱乐部选手参加专业比赛、甚至打进国家队、省队成为可能。
但这样的转变存在“断层”。据统计,如今俱乐部里小学占总人数的80%以上,初中15%,剩下的5%是高中生,需要时间来弥补上下两代剑客的空缺。
“击剑俱乐部在中国也就火了五六年,现在俱乐部的选手年龄还小,而体校拔尖的又不多。” 何永强表示俱乐部模式有机会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摇篮,但要“反哺”职业,还需要时间。
职业击剑的困扰:克服伤病,收入一般
从大众击剑转向职业击剑的道路,是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路。
1994年出生的吴卓晟,也参加了本届花剑世界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被选入体校训练花剑,曾经在该项目打进过全国前八名。然而,二十多岁的年纪,他的两个膝盖就已经积累下了不少伤病。
“队医一直问我怎么还不去治疗,但我自己觉得,到了训练场地就要好好训练,就先把伤病抛在一边了。”
吴卓晟在谈起伤病时显得很平静,“两个膝盖越来越疼,后来疼习惯了就没有感觉了。”
吴卓晟的情况在击剑这个项目里并非孤例。他身边的很多队友,也有不同程度的伤病,而且手部和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因为害怕耽误训练,吴卓晟一直不肯去彻底治疗膝盖的伤,也不想停下来休息。“作为一个运动员,只能进不能退。休息3到5个月其实也等于职业生涯结束了。”
上场前吴卓晟总是用绷带把膝盖缠得很紧,“每天高强度训练8-9个小时,伤病基本靠坚持,最多是训练结束去稍微治疗一下。我的伤是比较严重的,不过还有比我更严重的。”
伤病之外,收入也是剑客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赛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在击剑队里训练包吃住,队里的工资支撑他们个人的基本花销问题不大,但要做其他事,或者想补贴家里,就很吃力。
“我自己会去外面找事做,有时候去也俱乐部带带小朋友什么的,队里的工资在我的收入里最多能占百分之三十吧。”
事实上,如果除去一些其他的收入,如今各地区击剑队的工资并不算优厚。
未来之路,俱乐部能培养冠军吗?
里约奥运,中国击剑队的低迷其实已经是一个信号——四年后的东京,中国击剑要如何走出现在的低谷。
据新华社报道,按照奥运会击剑团体赛的“轮休”顺序,女重和男花极有可能在下届被取消,而这两个项目也是中国队现今最拿得出手的。
那么,未来大众击剑的热潮能否“催生”击剑俱乐部中走出奥运冠军?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设想已经在不少俱乐部中形成。据报道,在北京的几家著名俱乐部已经推出了“2020年冠军培养计划”,试图从俱乐部的青少年培训体系中选出苗子,培养成世界冠军。
以现在各地俱乐部的发展形势、资金投入以及教练人才储备来看,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且从2009年诞生的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也成为了一个俱乐部剑客实战和积累经验的平台。
“原有的培养体系有它的优势,但现在选择面越来越窄,如果能有效地和俱乐部融合,就能走了一些创新的路。”
原国家男子重剑队主教练肖剑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这对中国击剑未来的选才是有好处的。我们需要优化现有的体制,让原有的资源整合得更好,而不是完全摒弃。”(记者马作宇 王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