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符洹雨 实习生 徐晨鑫 唐菀卿 长沙报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7月14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阳光明媚,山南市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山南市三小”)的孩子们如往常般齐聚学校田径场,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国学武术操。
场边,湖南援藏体育教师戴胜利又一次站在学生们的正前方,一丝不苟地示范每一个技术要领,耐心纠正每个学生的动作。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她以湖南援藏体育教师的身份,在山南市三小上的最后一节体育课。
7月14日下午,在上完最后一节体育课后,戴胜利与山南市三小的学生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同学们,这一节课结束后,我就要和大家告别了。”在最后一次集合学生时,戴胜利满怀深情地说,“三年时间,我在这里与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体育精神能在每位同学心中生根发芽,助你们健康成长,成为祖国、西藏、山南的栋梁!我爱你们!”
7月20日,圆满结束援藏任务的戴胜利顺利返回了湖南长沙。在接受红网体育记者采访时,戴胜利回顾了三年援藏的心路历程。“在藏的这三年,是我值得终身铭记的美好时光。”
7月3日,戴胜利出席山南市第十(八)批援藏工作总结大会。受访者供图
海报设计/符洹雨
格桑花的种子,在学生时代深植心中
戴胜利的西藏情结,起源于学生时代一本泛黄的牛皮纸日记本中的一张布达拉宫照片。
作为西藏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拉萨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是许多人对西藏的第一印象,也让戴胜利对这片神秘而遥远的青藏高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2016年自驾入藏途中,戴胜利(右)为一名偶遇的藏族女孩辅导。受访者供图
2016年,戴胜利随家人自驾沿317国道第一次前往西藏。当车辆停在德格休息时,戴胜利遇见了一名正在写作业的藏族女孩。生字本上歪扭的笔画和昏暗的路灯,深深刺痛了戴胜利的心。于是,她停下脚步,为这位藏族女孩进行了辅导,并赠送了一些文具与零食。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脑海里萌芽了今后要来青藏高原支教的想法。”戴胜利回忆说,“2021年我第二次入藏时,我又一次为沿途遇到的藏族男孩进行了辅导。事后,我将带有自己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北港小学校徽的钢笔送给了他。”
戴胜利的镜头下,一名藏族男生正在完成自己的汉字作业。受访者供图
很快,机会就来了。在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筹建时,戴胜利第一时间提交了工作申请,2022年7月,她正式成为山南市三小的15名湖南援藏教师之一。
“我是一名教师,我理应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如果眼睁睁看着孩子体验不到良好的教育,我于心不安。这是我在申请援藏工作资格时,反复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戴胜利说。
戴胜利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大楼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以体育人,在阳光下快乐奔跑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每一位参与援藏工作的干部在进藏后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三个问题。
高原反应、严寒气候、物资匮乏,每一项都考验着援藏干部的意志和决心。尤其在刚入藏时,许多教学工作只能线上进行。
戴胜利在山南市教育局、山南市体育局门口合影。受访者供图
刚开头,援藏教师们就遇到了不小的考验。物流中断,冬衣被迫滞留在西宁,裹着被子看窗外大雪纷飞,是戴胜利等人当时生活工作的常态。
“氧气瓶匮乏,热源供应不足,大家只能裹着被子备课,在屋里拍摄居家锻炼视频发给学生们。”戴胜利回忆说,好在藏族学生个个都对待学习态度积极、认真,让戴胜利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课业内容并未落下太多。
戴胜利(右)在上体育课。受访者供图
2023年,戴胜利开始将自己积累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山南市三小的学生们,带领他们在操场上活动、健身。
作为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的锅庄舞(也称“果卓舞”,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在山南市各学校的普及度很高。在藏族同行的指导下,戴胜利认真学习了锅庄舞的动作要领,也在体育课上向学生们进行授课,她耐心指导每一个动作,从基本的步法到复杂的旋转,都力求让学生们掌握得精准到位。
山南市三小锅庄舞表演。受访者供图
在山南市三小,藏族学生们对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都十分喜爱,戴胜利协同体育教研组结合藏族学生的兴趣与身体状况,在校内成功组织了几次体育赛事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此外,作为体育教研组长,戴胜利还多次组织山南市三小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帮助当地藏族体育老师提升教学能力。
戴胜利(左)带领学生进行啦啦操学习。受访者供图
“我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授体育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戴胜利说,体育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能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在体育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山南市三小的学生们逐渐爱上了体育课,也爱上了这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湖南援藏体育老师。
戴胜利(左)家访时,藏族学生的家长为她献上哈达。受访者供图
让国学与武术在山南市三小共舞
在逐步适应西藏的气候环境和教学节奏之后,戴胜利开始有意识地尝试将新元素融入山南市三小的体育教学中。在与藏族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们普遍对中华传统武术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为她提供了重要启发——“何不将武术教学引入体育课程呢?”
于是,戴胜利重新拾起了在大学时期参与过的武术项目,广泛查阅了各类武术教学视频资料,向多位武术运动者请教。最终,她结合自身理解和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了一套包含抱拳礼、弓步冲拳等动作的武术套路。
戴胜利带领山南市三小的学生们进行武术训练。受访者供图
后来,戴胜利又进一步将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其中,形成了山南市三小独具特色的“国学武术操”。自此,课间操时间,操场上“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千人齐诵,成为山南市三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戴胜利本人,更是被山南市三小的孩子们亲切地叫做“弟子规”老师。
不久,体育教研组推广校园武术的积极尝试得到了山南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戴胜利也多次带领山南市三小的武术队伍外出参加展演和比赛,赢得了山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她自编的“国学武术操”还被《山南教育》杂志刊登,成为当地推广传统体育项目、深化传统文化学习的教学案例。
山南市三小武术展演。受访者供图
戴胜利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交流。“国学武术操”的推广,既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还能领悟到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习武先习德”的内涵。
“国学武术操”丰富了山南市三小的校园文化生活,还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也促进了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戴胜利说,希望学生们在参与“国学武术操”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
戴胜利(右一)身着藏族传统服饰,与山南市三小的同事们共度教师节。受访者供图
回答“三问”,留下带不走的体育力量
在回顾援藏三年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变化时,戴胜利感慨:“以前,我是一个性子很急的人,但自从走进山南工作后,我开始学会如何以慢节奏的方式工作和生活,性格也逐渐变得平和沉稳。”
由于自然条件的严苛(高寒缺氧,不宜剧烈运动),加之工作时段与内地存在差异,山南当地群众的生活工作节奏总体偏慢。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戴胜利逐渐领悟到,高原上的每一朵格桑花都需要时间来绽放,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三年的援藏经历,宛如一场心灵的修行,让她学会了耐心与坚持,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那份难得的宁静与镇定。
2024年9月7日,戴胜利在西藏山南参加雅砻环城马拉松赛欢乐跑项目。受访者供图
业余时间,戴胜利也时常参与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工会工作,协助援藏干部组织了台球、掼蛋、藏舞等形式的文娱活动。她还喜欢写日记,记录自己从2022年8月开始,在山南的所见所闻和点点滴滴。
截至2025年7月援藏任务圆满结束时,戴胜利在她的《援藏小记》中留下了足足23万字、178篇随笔的心路历程。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她对这段援藏故事的珍视与回味,以及对青藏高原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戴胜利的《援藏小记》。受访者供图
在《援藏小记》的结尾,戴胜利认真回答了“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三问”——
进藏时,她既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也是为了将体育与知识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在藏时,她以坚韧和热情全身心投入体育教学工作,用心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孩子们的纯真;离藏时,她为山南市三小留下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国学武术操”,为藏族同事们留下了宝贵的校园体育教学经验,同时也留下了她对雪域高原的敬畏与眷恋。“参与援藏,不是要留下我的身影,而是留下带不走的体育力量。”
戴胜利在备课。受访者供图
如今,重返故土的戴胜利,即将重新在岳阳楼区北港小学的体育教师岗位上开启新篇章。不过,戴胜利与西藏的故事并未画上句号。回湘后,她将以另一种形式参与新的援藏工作,继续为雪域高原上热爱她、热爱体育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尽管已离开,但那份对雪域高原的热爱和对体育教育的执着将一直伴随着她,成为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深爱绽放在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我期待孩子们能够继续与体育为友,有体育相伴,成长为人格健全、有益社会的人。期待与孩子们的再度重逢!”
7月20日,戴胜利(右五)随湖南援藏教师返回长沙。受访者供图
援藏随笔:铭记一生!回望我的援藏三年
文/戴胜利
海拔3700米的西藏山南市三小,每一缕阳光都镌刻着我对西藏的深情告白。
初到雪域高原,稀薄的空气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步履蹒跚,而当我推开教室门时,孩子们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喊出“老师好”,那一双双如纳木措湖水般清澈的眼睛,瞬间点燃了我心底的火焰。三年时光,我从最初小心翼翼的“外来者”,成为高原教育热土上的“耕耘者”。
在这里,我汲取了最珍贵的养分。面对藏区孩子独特的学习特点,我尝试将湖南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贯彻大思政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创编“国学武术操”。看着孩子们动作规范,与音乐节奏配合精准,在做武术操时精神抖擞,完美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好少年自强、爱国、奋发的精神风貌,我由衷感到欣慰。
在这里,我收获了最真挚的情谊。藏族同事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温暖着我。每当我高反身体不适,尼玛拉姆老师总会端来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我们一起备课、教研,一起在雪地里扫出通往教室的路。还有热情的藏族同胞,节日里邀请我去家中做客,献上洁白的哈达,手把手教我制作糌粑,让我这个异乡人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这里,我感受了最温暖的教育。回顾在山南市三小的三年,这段雪域高原的教育时光成为我职业生涯最珍贵的财富。我收获了藏区孩子们纯净的笑容与求知的渴望,通过教学实践提升了跨文化教育能力,在团队协作中深化了对教育初心的理解。孩子们也教会我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他们用藏语为我讲述古老的传说,用五彩经幡寄托对知识的渴望,这些鲜活的生命体验,都是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财富。
离别将至,我的内心满是眷恋。那清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那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奔跑的身影,那夕阳下与同事们并肩探讨教学的剪影,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画卷。西藏的教育事业,就像雪域高原上顽强生长的格桑花,坚韧而美丽。
三年援藏,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奔赴,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洗礼。我庆幸自己曾是这片高原的教育守护者,更感恩这段经历赋予了我全新的认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融,是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大爱传承。
回湘之后,我会继续为湘藏两地教育交流牵线搭桥,因为西藏,是永远让我魂牵梦萦的一片净土,我与它的故事,未完待续。
北京时间7月18日22:00
写于山南市湖南援藏家园宿舍
红网体育频道原创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符洹雨 徐晨鑫 唐菀卿
编辑:史凌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646942/83/1517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