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7日讯(记者 符洹雨)2021年远去,回首过往,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创造的百米跑亚洲纪录仍历历在目,让人热血沸腾。
把视野拉回高校,中国运动健儿不断刷新的成绩也鼓舞着一批批学子奋起奔跑,亦激励着体育教师徐勇在教学事业上不断转型突破。
资料图: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田径队主教练徐勇。本文供图/徐勇
2001年,徐勇以体育特长生考入湖南科技大学,主攻110米栏,成为校田径队的主力军,在湖南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屡获佳绩;毕业后他进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田径队教练,跑道上留下他10年执教身影,更留下了超过百项荣誉的好成绩。
赛场上拼实力,教学亦凭本事。2011年徐勇考取了吉首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转型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年过而立,他在2021年获得国外一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不断折腾、不断奔跑,将对体育的热情转化为教书育人的热爱,在他身上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从教练到教学:十年磨一剑后谋求事业转型
从学生到教练,徐勇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田径场。毕业后的10年里,作为教练,从队员的日常管理训练,到思想教育、对外竞赛,事无巨细要一肩挑。
如果说十年磨一剑,带队数届学生们在所获得超百项荣誉,正是徐勇所收获的一块块铸铁石。2011年,徐勇考入吉首大学硕士,转入理论学习阶段,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
资料图:2012年徐勇(左一)率队夺得湖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斩获桂冠。
“教学是主体,竞技比赛是教学的亮点体现。”徐勇认为,带队参加竞赛的荣誉不仅仅靠的是日常训练,背后更体现了教学成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
“多年的带队经验,越发感觉到实践工作需要理论支撑,感受到了提升专业素养的迫切感。”工作学习之余,徐勇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体育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一书。
教书育人:将体育锻炼意识带入生活中去
“学校体育重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徐勇认为,这种意识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锻炼,增强身体质。
徐勇说,对体育特长生而言,体育能力和水平可能是短时间学生自身最关注的,但其实文化知识、文化素养、文化技能应该是他们长期要努力的方向,“既要训练好,还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资料图:2010年的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徐勇(前排左一)的弟子站上了领奖台。
对高校运动员而言,体育职业生涯受限于年龄和身体,只有少数人毕业后会以体育成为生存技能,大多选择了转型。在徐勇看来,体育运动于个人而言一方面是增强身体素质,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徐勇也一以贯之他教学的理念,和学生打成一片。曾有一名体育竞技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想要放弃学业,经过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说服继续学习。徐勇也在学校补助申领、日常生活上给予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这个学生在浙江工作,混得不错,还经常同他联系,感谢师恩。”
持续深造学习:实践需要理论赋能
2021年,笃定转型教师的徐勇又考入国外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在教练和教师的角色转换之间,他对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愈发清晰。
苏炳添奥运一战“封神”后,其在暨南大学任教的课程空前火爆。名人效应在体育运动中,给很多运动员树立了榜样,也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资料图:徐勇(右一)与弟子们合影。
“名人效应是值得提倡的,这是体育所代表的正能量。”徐勇认为,体育应该是服务于社会,校园作为媒介能让一群有体育意识的人在进入社会后,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带动全民健身。
“争取完成从室外教学走入室内教学、从实践教学走入理论教学的转化。”对于未来的教学生涯,徐勇目标很坚定,他希望通过更多的理论学习让训练模式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深入化,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师的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符洹雨
编辑:朱曙光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ports.rednet.cn/content/2022/03/07/10979632.html